编者按 | 工业是立国之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离不开适配新型工业化推进的金融体制。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为各类金融机构划定服务方向、明确适配要求。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各类金融机构如何“各显神通”?即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助力新工业 金融功夫秀”策划报道,通过实地走访、案例拆解,全景展现金融助企的“十八般武艺”。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 实习生 王超奇】AI+教育、AI+医疗早已不新鲜,那AI+材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对郑州云锦特导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锦特导)来说,答案是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秘笈”——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宇航铜合金导线,2023年12月成功应用于航天任务,公司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该材料自主设计与生产的企业。
而对中豫飞马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郑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豫飞马)而言,这正是国企“耐心资本”职能的生动体现,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按下了“加速键”。
用AI算出最佳配方
到底什么是AI+材料?云锦特导创始人伏云给出通俗解读:“就是把传统合金研发‘靠经验试错’的模式,变成‘用数据精准设计’。尤其研发多元素合金时,AI能算出可行方案,大大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拿航空航天领域来说,“上天”的重量每多1克,发射成本就比1克黄金还高。这意味着航天材料既要省空间,又得够轻巧。铜本是理想的信号传输材料,可想“轻装上天”,它强度不够,性能也需全面升级。这时就得给铜“搭班子”——加入其他金属元素,但加什么、加多少,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传统合金研发全靠实验“撞运气”,遇上6-7种元素的组合,排列组合能达上千万种,不仅耗时长、成本高,还难平衡多种性能需求。而以数据为核心的AI,恰好成了破局关键。
“我们广泛搜集科学文献数据,再加上长期物理实验积累的真实数据,建成了‘云锦材料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反复训练AI模型,它就能根据需求匹配出最贴合的材料配方。”伏云介绍。
凭借AI+材料这一“利器”,云锦特导成功打破国外高强度铜合金导体材料技术垄断,且更加轻量化。如今,它不仅是国内唯一能自主设计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实现高强、特高强、超高强全系列宇航级铜合金导体完全自主化生产的企业,精准满足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项目对高性能宇航线缆用导体的迫切需求。
押注“孤独蓝海”
全球范围内,AI+材料因耗时长、成本高、数据稀缺,实际落地的企业寥寥无几。云锦特导的赛道选择,源于对先进材料产业前景的深刻洞察,这背后离不开创始人伏云的技术积淀——从材料企业车间技术员到总工程师,再到事业部总经理,他在材料领域深耕十余年。
2018年底,伏云辞职创业,在选择创业赛道之际,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这个信号彻底打破了‘造不如买’的幻想,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一定是自主创新。”伏云回忆道。
敏锐的他,很快捕捉到高端材料背后的三大机遇:一是国外已有成熟产品,证明技术路径可行;二是技术替代有壁垒,国内暂无企业突破,意味着一片蓝海市场,虽过程漫长,但藏着大量产业机会;三是国内外材料研究持续推进,人才储备逐渐成熟。
在选定赛道和团队组建完成后,2020年,高端导体材料研发项目立项;2022年,云锦特导正式成立;2024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出高性能宇航铜合金导线的企业。同年,因产品通过验证需扩产,云锦特导开启首轮融资,全国新材料领域顶尖风投傲问创投率先领投。
河南国资全方位加持
傲问创投领投之后,多地政府基金也纷纷伸出橄榄枝,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邀请企业落地。
但考虑到核心团队半数以上是河南籍,异地搬迁可能导致人才流失,云锦特导选择扎根河南。河南国资成了伏云的重要考量,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资控股集团)因资源优势突出,成为他的意向首选。
巧合的是,豫资控股集团旗下的中豫飞马,早已关注并高度认可云锦特导的技术团队。最终,中豫飞马通过“特殊估值政策”特批,完成对这家初创科技企业的投资和孵化,并从技术、市场、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
“作为河南省首家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参与组建的一流大学研究院运营实体,我们一直致力于材料领域的工程应用与产业化落地。”中豫飞马执行董事李坚伟告诉记者,公司为云锦特导提供了AI建模资源和工艺优化方案,比如电磁消应力技术,帮其攻克了工艺上的“卡脖子”难题。
市场端,中豫飞马也积极牵线搭桥,为云锦特导对接693所、航空研究院等核心资源,推动其产品进入卫星、军机等高端应用场景。据预计,云锦特导年营收较去年将实现近5倍增长。
“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航空航天材料研发与产业化股票按天配资,高质量完成订单,提升企业估值,进一步扩建生产研发基地。”伏云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中豫飞马也正与云锦特导联合打造 “人工智能+合金材料”中试平台,持续带动河南省材料产业能级提升。
旺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