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热捧的“治愈系”文案,到被群嘲的“强行煽情”杭州在线配资,情绪价值营销为何有的能打动人心,有的却让人反感?本文将从心理机制、内容策略与品牌定位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情绪价值的底层逻辑,帮助你看懂它背后的“共情密码”。
郭德纲讲过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大饭馆,跑堂的惹怒一位顾客,堂头过来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把他开除,不一会这跑堂的当着顾客的面,背着铺盖抹着眼泪走人了,第二天上菜的还是他。
如果说菜品就是产品,服务是体验,那堂头不只是领班,还有情绪价值的提供。
旧社会餐饮业有句俗话,叫“饭庄分两半,堂头与红案(厨师)”,一个有眼力,会说话的好堂头,价值不亚于一个好厨师。
当下“情绪价值”这个词已经被用烂了,但我发现,大部分人都误解了这个词,从营销的角度,能把情绪利用好的,寥寥无几。
Part1为什么要提供情绪价值
供需关系决定
供不应求的时候,产品能用就行,但当供大于求,且产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就得哄着金主高兴了。
就像“马屁”这种东西,只存在于上位者选择多多情况下,孙悟空不用拍唐僧马屁,因为取经团队没他不行。
如果领导有很多人可用,用谁又都差不多,那就会出现拍马屁的人。
单靠产品本身难做竞争
现在的商品市场,客户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基本都能满足,而且差异性不大,但在客户的主观感受上,还能做很多文章。
对于功能需求,人们没有忠诚可言,客户会下意识地做对比,去寻求更低成本,更适合的替代品。
但长期的情绪价值能产生情感,情感不但能带来忠诚,还能带来溢价。
产品一旦带上情绪,就不能只以价格来衡量了。
营销的本质是调动感觉
弦发泽在以前的文中多次说过,欲要引起关注,必先引发好恶,小公司做好营销,理解人,比理解产品,理解技术更重要。
因为营销的关键不是罗列数据,而是调动起客户正面的感受。没有情绪的营销是死的,产品同理,不是说把一堆功能堆在一起就叫产品了,好的产品应该有态度,有脾气,有性格,就像在扮演一个人。
小公司之间的竞争能不能胜出,拼的就是顾客看谁顺眼。
在消费决策中,感性的情绪通常能胜过理性的判断。
马斯洛需求
单对功能价值的满足,还离不开工具的属性,不能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只有情感上的交流,才有人味。
心理学有句话,情绪影响认知,你能改变他的情绪,就能建立他对你的认知。
Part2什么是情绪价值
很多人以为这是个关于亲密关系的心理学名词,巧了,弦发泽就是做心理学生意的营销人,两样都懂一点点,情绪价值这个词,最初就是一个应对竞争的营销概念。
情绪价值定义,就是除了功能之外,客户在使用产品时的心理体验,即非功能性的情绪满足感。
客户因为功能需求而挑选商品,但在功能需求背后,还有一层没说出口的心理需求,满足这层心理需求,就是情绪价值。
比如衣锦还乡,目的不是还乡,而是让家乡人看到你有出息,羡慕你。
范德彪拿个航司的包不是为了装东西,是为了显摆自己坐过飞机。
Part3为什么情绪营销会没用
两种生意类型
一种是普通型生意,重在产品,首先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情绪价值是锦上添花,不能作为主菜。
一种是情绪驱动生意,重在情绪,利用某些群体的共性特征,找个产品卖给他们,比如某些“仪式感”的产品,娱乐圈追星产品等。
情绪驱动的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分为激发期,高峰期,衰退期,和重启期四个阶段。
激发期:客户被某种情绪点燃,被你的言论煽动,开始萌发冲动消费意愿;
高峰期:客户带着高预期来体验你,在情绪高位上,客户完全以你为准,放弃理性;
衰退期:人不会长期保持亢奋,再强烈的情绪也会消退,再回头看你的产品,兴趣减退,热度消散,复购停滞,互动减少;
重启期:再次抛出新的刺激,新的信号,新的产品,引发新的情绪。
比如那些被包装出来的年轻偶像,表面上是艺人,其实就是被批量生产出来的情绪化产品;
还有某些短时间炒作,被抢购的文创产品,某些制造对立的产品,跟他们讲质量是没意义的,再烂的演技也有人哭嚎,再差的产品也有人尖叫。
很多时候小公司的情绪营销不管用,就是把普通生意当成情绪驱动型去做了,结果就是产品价值体现不出来,情绪也没用好。
不能满足客户的基本盘,情绪价值就是给同行递刀子,授人以柄的说你烂。
一个烂产品,感情牌打得越响,越容易让客户被其他人嘲笑。
套路化的装腔作势
情绪价值是心理需求的放大,不是廉价的讨好,更不是漫不经心的公式化假客气。
前几天我过生日,很多APP和机构都给我发祝福短信,我没觉得感动,只觉得他们烦。
《舌尖》导演陈晓卿讲自己的经历,他常去一家餐厅,有次他带夫人去,服务员热情地问候“这是嫂子吧”,陈导回应说是,后来带同事、带朋友、带侄女去,他们都说“这是嫂子吧”,陈导多次尴尬之后,决定再也不去了。
有时候拼命热情,只会让人觉得不适,相比于一些说谎话不脸红的服装导购,我更喜欢安安静静的优衣库。
用自己的情怀自我感动
很多老板听信了“讲故事”的营销理论,然后就胡讲故事,还有人喜欢自我感动,自说自话。
但你的故事,你的情怀,你的理想,你的诗和远方,客户都不在乎,他们要的不是宏大叙事,也不是煽情文案和矫情视频,而是微小而真实的情绪满足,是没说出口的内心渴求。
即便你想做中国最好的XX,你也是为了自己发财,所以不要用这种低级的谎话哄骗客户。
不能绑定产品
有一些话,放在任何同行身上都成立,客户记住了情绪,但没记住你,产品没有存在感,那就是无效营销。
你可能见过这个文案“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看到这段话你可能会想到旅行,但不一定去找这家旅行社,但其实他也不是旅行社,他是卖女装的。
作为营销文案,文笔确实好,情绪有了,但跟产品没关系,就起不到营销的作用。
营销圈常犯的错误,搞一堆狗屁不通的煽情文案,就以为就是深深共鸣了,弄一些尬到脸酸的神经质视频,就以为是狠狠共情了。
Part4小公司怎样利用情绪价值营销
做有效的情绪营销,首先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习惯自贬身价去讨好对方,为了让对方高兴,一直让自己妥协。
但是,乞丐讨好你,你是不会高兴的,有身份的讨好你你才高兴。
所以,提供情绪价值的基础,是双方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你可以比他高,但不能比他低,上赶着跪舔不叫买卖。
就像雷军,把值50块钱的东西渲染成100块,当你觉得买它至少需要90块时,他又50块卖给你。
你比他高,但是你又来照顾他,这种落差造成的感觉,才能让客户爽。
举个例子,弦发泽曾经卖一批名家出品的紫砂壶,因为这玩意在市面上不稀罕,所以推广时为了好卖,销售总监想要弄一批价格不菲的茶杯当赠品,被我否决了。
我用这笔钱跟大师们谈,让他们给每位客户手写明信片,上面写上壶编号为XX(客户名字)收藏,B格十足,引来很多客户发朋友圈炫耀。
后来我们再进一步,让大师们给每位藏家录个惠存小视频,视频后面加上公司品牌露出,客户都很得意,觉得很有面子,不但主动晒单,还带来不少新客户。
客户不会因为你的赠品发朋友圈,但会因为满足了装B心理需求而发朋友圈。
给一堆赠品,给一堆活动,就是在刻意讨好;不给活动,不做让步,去找寻他们买产品的心理原点,然后给一个高规则的满足,这个才叫情绪价值。第二,眼睛放在客户身上,不要死盯着产品不放。
你的主角是客户,是人,不是产品,产品只是为了满足需求的工具。
价值的核心也是在人身上,不在东西身上。
举个例子,弦发泽曾经给工艺品公司策划,做过一个景泰蓝金碗,这个碗的原型是乾隆60大寿的时候亲自设计监制的,所以销售们在推这个产品的时候,都是讲它的来历,讲工艺,讲花纹,不出意外,客户对这些丝毫无感。
我们换个思路,不讲产品,而是讲人,讲饭碗对中国人的特殊象征,讲留个金碗给后人的美好寓意,尤其在推长三角珠三角市场的时候,我们讲四十年前,创业前辈们放下铁饭碗,捧起金饭碗,就很容易触动客户神经。
所以说理解人比理解产品,理解技术更重要。
第三,情绪价值的位置
情绪价值,不在广告中体现,而在产品和服务中体现,广告里的感动,与产品无关。
广告的作用是清晰直接地传达你能干什么,以及如何信你,而不是为了感动谁,哪怕是洗脑广告,只要你记住了,它就是有效广告。
比如奶茶,你是我的优乐美,完全不如每年卖出几亿杯有效。所以我总对那些只看所谓创意的营销人嗤之以鼻,毕竟没有人会因为广告创意好而买单。
怎么找情绪价值
上面我们讲了,有效的情绪营销,就是功能需求背后没说出来的心理需求。
比如买名家壶不是为了喝茶,而是为了装X,买金碗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寓意。
那就看你的产品除了功能方面,还能在心理层面做什么,一般心理需求,有下面这些:
身份心理
怎么凸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比如名表豪车奢侈品。要强调高识别度,独特,限量,准入门槛,和格调品味。
确定性心理
用你提供的确定性,来帮客户消除焦虑情绪。比如母婴用品,二手车,装修等难辨好坏的产品。重点是用证据,检测报告,权威认证,真实案例等,让客户觉得你可信任,不会出问题。
掌控感心理
通过你的产品,客户能增强对生活,对未来的掌控感,避免束手无策、一团乱麻的茫然,比如办公软件,学习工具,教育机构,和汽车等伙伴型产品,强调的是可靠,可信赖,只要你把好方向,就不出问题。
社交心理
客户想通过你的产品,成为某个群体中的一员,彰显自己的审美和品味。比如潮牌,盲盒,游戏,动漫等亚文化周边。重点是圈子感,组织文化,和话题性。
快乐心理
不是因为需要而买,是因为短暂爽感而买。比如游戏,酒,可乐,按摩,一些享乐产品等,强调即时满足,犒劳自己,找个合理化的理由。
自我实现心理
感动自己,证明自己在努力,在变好,比如培训,健身,运动装备等,重点是及时给到客户正反馈,给他制造能完成的挑战,和证明自己舞台,刺激他的成就感,提供能帮他炫耀的元素。
怎么判断你的情绪价值有效
几个标准:
看得见:容易被感知到,设置关键体验点,让顾客在关键时刻觉得舒服;
说得通:情绪与你的产品强关联,从心理和痛点出发,而不是从诗意创意出发;
撑得住:你提出的价值能站得住脚,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情绪硬上;
传得开:带传播属性,带能发朋友圈抖音的元素,让客户觉得晒出来有面子,能显示自己某些优点;
低成本:造价不高,可持续发展,不会影响大局利润;
情绪价值的三个层次
表层,感官情绪:
视听,包装,话术,服务带来的直接体验,比如餐厅环境好,服务好。这一层只是开胃菜,难以撑起长期的溢价和复购。
比如江小白的文案,杜蕾斯的创意,虽然有意思,但达不到购买理由。
中层,是心理层次:
客户在你这里得到了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同的感觉,是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和熟悉感,是像面对老朋友时一样的放松和简单。
深层,情感依赖:
你成了客户生活中的一部分,情绪价值成了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就持续复购,当客户处在某种情景时,就能很快想到你,比如冬天的一碗羊肉汤,夏天的一杯冰可乐,这一刻你的情绪价值已经升华成情感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所谓情绪价值,关键不在情绪,也不是找什么共鸣杭州在线配资,更不是哄孩子玩,而在功能之外的心理需求。高规格地满足客户没说出口的心理需求,才是有效的情绪价值营销。
旺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