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足防治面临着“一重三大”挑战:超1500万高风险人群构成庞大患者基数、年死亡率高达14.4%、医疗花费比普通糖尿病并发症高出50%至200%;传统诊疗模式存在基层筛查能力薄弱、多学科协作不足、居家管理缺失等短板,导致年复发率高达31.6%。
日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韩峻峰教授联合上海伟赛智能有限公司申报的《糖尿病足全病程管理的个案智能诊疗决策系统建设》项目正式获批上海市卫健委智慧医疗专项,为开创糖足全病程闭环管理新模式、降低复发率、截肢率和死亡率注入强大动力。
去年,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领衔成立医院糖尿病足病中心,联合创面修复科、足踝外科、介入科等优势学科,形成“内外科协作,一站式诊疗”的特色模式。
该项目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传统诊疗路径的三大突破性重构上。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项目的推进将显著提升诊疗精准度。据测算,只要系统误诊率每降低10%,每年就能节省超15亿元的医疗支出,同时避免3万例非必要的截肢手术,极大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与家庭负担。
技术革新上,项目首创的“扩散-因果协同增强”算法堪称一大亮点。该算法能将碎片化数据有效智力密度提升3倍,从而更精确地预测创面愈合时间,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而在提升医疗能力方面,项目借助联邦学习技术,可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模型效能达到三甲医院水平的90%。
项目的技术亮点聚焦于为患者打造“筛、转、治、随”的全链条管理生态系统。高危足预警系统通过集成可穿戴设备与专科大模型,创新采用“问卷+视频+智能硬件”的方式实现居家筛查,预警敏感性高达92%,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早期干预争取时间。
创面辅助决策系统则融合22维动态要素,构建出精准的截肢必要性评估模型,准确率超过90%,可有效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
居家康复平台的打造同样意义重大,平台基于跨机构联邦学习技术,能动态优化步态矫正方案,经实践验证可使患者复发率降低50%,为患者的长期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杭州在线配资,该智慧医疗专项预计于2028年完成。届时,全球首个糖尿病足多模态数据集有望发布,一套基于糖尿病足诊疗场景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将正式成型。
旺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